最近在家無聊,偶爾總會上youtube看各種各樣的短片。相信大家一定在片頭遇到過廣告片段,但和避無可避的電視廣告不一樣,youtube通常會offer給你一個5秒後跳過的選擇,這樣說來,豈不是白白少賺了錢?那為何雲集了眾多聰明頭腦的google還要這樣做?不急,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背後的邏輯。

最想當然耳的理由當然是提升用戶的使用者體驗。給予用戶一個跳過煩人廣告的控制權,很自然用戶就會不會感覺像是看電視那樣在劇情以外還被強迫往眼球裡灌了一堆不想要的垃圾,觀看者的使用體驗自然提升。
然而,這只是最最基本的一層。
現在我想大家代入一下:
接下來,是真正的重點所在。因為只有短短5秒,你很大機會不會為了逃避廣告像看電視那樣去個廁所,吃點零食,而是全身貫注等那5秒結束然後按下跳過。但正因如此,你那5秒鐘的注意力就可以說完完全全給了那條廣告片。那看到了5秒對於廣告商而言代表什麼呢?這在marketing上常說的effective reach(有效觸達率)。
廣告商顯然不是傻子,難道他們不知道觀眾在電視節目之間放廣告時人們會去幹別的事情,不專注看廣告嗎?當然知道。但問題是,他們並不知道,是那些家庭觀眾選擇不看,是那些看得聚精會神、津津入味。但是,在這個5秒按鈕之下,是否跳過、看到什麼時候跳過,對youtube和廣告商們就變得一目了然了。
顯然,在有「跳過」這個選擇之下依然願意繼續看完這個廣告的觀看者,很大可能將會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廣告商也更願意為成功觸達他們花費更多金錢。因此,YouTube的收費邏輯簡單說就是跳過的不收費,看完的收更貴。
更有甚者,廣告商甚至可以根據人民在什麼時候跳過廣告,逆向分析到底廣告片的內容在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失去了吸引力,從而再進一步優化內容。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老是常出現的Wix網頁廣告,在一開首的5秒內宣傳短片裡的人物就會打破第四面牆和觀眾對話「I Know, a wix ad again, but …」,就是吸收了此前太多人厭惡其重複廣告的教訓,務求先聲奪人(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wix的廣告很討厭)。

除了5秒按鈕,現在YouTube還讓你對廣告表示like或dislike,也是在進一步了解用戶的個人喜好,以求更精準地進行marketing。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最近幾個月的YouTube廣告出現次數也是越來越頻密了,而這背後的原因,就恐怕和它新推出的付費免廣告訂閱服務息息相關了。
看似簡單的5秒按鈕,背後隱藏的是YouTube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也難怪google能夠成就今時今日的巨頭地位。
如果你喜歡帳戶的內容希望你也可在Instagram上追蹤@daydayknowdyeah、讚好甚至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參考資料: 衛夕《細思極恐的youtube跳過廣告》
原文作者:
Sherman Leung (https://instagram.com/daydayknowd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