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class

搜索文章

【DSE 臨場急救雞精】DSE中史考試答題重點、必備概念與伏位

目錄

今次呢個post嘅內容係講寫DSE中史要注意嘅幾個點~

如果大家想check下有冇溫漏左一啲課題或者驚一啲concept仲係有錯,歡迎係呢到購買我地5**創作者整既「中史科模擬試卷套裝」或係呢到搵 DSE/CE/AL pastpaper !

1. 時間控制

中史某程度上都係一科幾重視「量」嘅科目,所以字速好重要,10分鐘大概要寫到一頁(當然唔係密密麻麻嗰種),40-45分鐘一定要做完一題選答題,45-50分鐘做必答題。

同學千祈唔好顧此失彼,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千祈唔好做漏任何一個分題。要知道你就算有一題寫得好多,你頂盡都係拎多一至兩分。當你嗰題拎滿分,但係如果另一題你做唔切(唔係爭一句嗰啲做唔切,係講緊寫唔切論點),你所失的可能已經係你所有嘅。 反而,平平均均,唔需要話太厲害都可以穩取五級以上。

2. 選題策略

喺選答題同埋卷二方面,揀題目當然要睇你對條題目嘅熟悉度。如果同學係溫一個板塊冇咩題目可以揀,咁你當然就只能夠硬食嗰一題。

但係,如果同學溫書比較全面,識嘅題目比較多嘅時候,好容易就會有選擇困難。同學要留意番自己對邊d分額嘅題目同題型比較熟悉。

例如當日我揀晚清2+2、6、15分題,一方面係因為晚清溫得比較多(btw我都鼓勵大家溫晚清!),另一方面係因為個分額散兼有簡答,容易拎分。

至於我當日揀安史之亂就係因為覺得25分嘅題目可以一氣呵成咁做完,同埋條題目問嘅嘢唔算深。明白同學可能會好驚25分嘅題目,尤其講緊係一氣呵成嘅同時,分分鐘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其實只要你識得分析資料,拆到points,入面嘅論點都有少少論據,其實25分嘅題目唔係你想像中咁難。

3. 答題架構

關於答題架構,必答題同埋低過10分嘅題目,其實都唔需要寫引言同結論只需要單刀直入,逐點鋪陳就可以。就算題目多過十分,其實你嘅引言、結論都只需要簡單寫一句,唔使搞到咁複雜。

每一段嘅開頭記住寫返標示語同主題句係基本。有同學會問TS究竟要點寫,其實唔需要咁複雜,你只需要借助資料同題目就可以。例如2019 Q5c(有資料)可以咁 : 

首先,維新運動規模太廣,因而失敗。
其次,維新運動同志太孤/維新派勢孤力弱,因而失敗。
最後,維新運動上又無權/光緒帝無權,因而失敗。
又或者2019 Q2b (無資料)
首先,在政治方面,南朝士族無心政治,因此衰落。(淨係講士族腐化)/ 首先,在政治方面,南朝士族無心政治,才會被削奪門閥權力。(兼論)
其次,在軍事方面,士族鄙棄武職,因此衰落。 / 其次,在軍事方面,南朝士族鄙棄武職,因此才會被剝奪軍權。
有人認為原因一較為重要,寒門君主有意剝奪門閥權力,直接使士族衰落。(略)……

段落入面,記住緊扣題目畀番相關嘅史實, 但唔好一味背,要記住推論同扣題發揮。例如 : 「然而,唐玄宗如資料一言「自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大功告成,驕奢淫逸之欲遂起」。他先後寵幸趙麗妃、武惠妃、楊貴妃,縱情聲色,甚至不願早朝,可見其怠惰不理政事習慣形成。*唐玄宗由明轉昏,國家由安轉危,埋下安史之亂的伏線。* (扣題句)」(2019 Q3)

記住用完資料之後,要講返落去佢點樣導致安史之亂爆發。

4. 解讀資料與題目

記住中史科嚟講,佢有畀資料你嘅題目,你就只能夠依資料嘅方向提供史實,唔可以偏離資料。否則,就算你背到天花亂墜、龍飛鳳舞都好,都係冇分。例如2019考評報告有指出好多考生唔能夠回應「虛有其表的軍事力量」(Q6),只能夠講軍事力量點樣弱,當你就算溫書溫得唔熟,但最起碼你都要寫國軍喺內戰初期有「壓倒性力量」 或者估都估到國民黨軍隊初頭人數多過共產黨,唔識都扮識,總之資料叫你做乜就做乜,正如你老細叫你向東,你唔想畀人炒嘅話就唔應該行西。

睇完資料,都要記住睇個題目,兩大要求,缺一不可。近排見到有同學做國共二次合作,明明條題目問你「國共合作原因」,佢以為資料有略提「經過十年廝殺」(Mock), 就用成段背國民黨圍剿、中共二萬五千里長征。但其實個資料仲有「,而有西安事變,雙方和解……(之後仲有幾句for其他points)」,配合返條題目嚟睇,就知道其實個原因同重心係西安事變。 中共二萬五千里長征係可以提,但應該係作為你喺論點一講西安事變嘅時候,討論前後關係變化(由敵對而合作)嘅一個小論據,最多都係講一兩句,目的係解釋西安事變點解咁重要。

【延伸閱讀】更多DSE Tips| DSE M1&M2考試答題必備概念+伏位

【延伸閱讀】更多DSE Tips| DSE Bio 生物

【延伸閱讀】更多DSE Tips| DSE Chinese 中文:卷一閱讀、卷二寫作、卷三綜合

延伸閱讀】更多DSE Tips| DSE Chem

分享

您在打算開班補習、授課嗎?

Flowclass為您簡化報讀和付款流程,更快擴展學生數量

相關文章